作为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,吕布在中国备受贬斥,但在日本却备受推崇。比如,在日本动漫、游戏等文化产品中,吕布不仅被贴上“战神”标签,还被赋予“拼搏者”的形象。总之,日本文化中的吕布,与中国的截然相反。
问题在于:为何中国人排斥吕布,而日本人却推崇吕布?其实,对吕布的不同态度,折射出中日不同的文化本色。或者说,吕布是一个典型人物,透过对他的态度,可以看到中日不同文化。
欲要探究日本推崇吕布原因,则要先看一看吕布的基本情况。
首先,吕布是三国第一武将
正史中的吕布是不是三国最强武者,这一点值得讨论,但在三国演义中,吕布是第一强者。
比如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,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,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,三国演义中称之为“三英战吕布”。虽然吕布败于“三英”,但毕竟以一敌三,因此可以说他是勇名冠三军,无人匹敌。
其次,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
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记载,张飞在虎牢关之战中高呼“三姓家奴休走”,直指吕布本姓吕,后改投丁原、董卓门下认作义父,却先后弑主夺权的行径。其中,尤其严重的是吕布拜臭名昭著的董卓为义父,成为董卓乱政的大帮凶之一。
其实,吕布先后有七个“主公”,但基本上都被他一一背叛。可以说,在背叛丁原之后,吕布就不停的在背叛,没有什么忠义可言,唯有名利。
第三,吕布很擅长不择手段
为了名利,吕布杀死丁原和董卓,后来多次背信弃义的背叛主公,本质上还是为了名利。可以说,吕布没有什么道义观、道德观,为了达到目的多次不择手段,其中包括“以下克上”。
总之,吕布武力虽强,但心中没有什么道义道德观,更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,这显然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悖,因此中国人不仅不可能推崇吕布,反而只会认为吕布是一个小人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中国人有“健康”的是非观、道德观,不会因为某人武力强大就会认为其正确,而是看他所作所为,是不是符合基本的是非道德观,吕布显然不符合。
搞清楚吕布的情况,再看日本,就会发现日本的民族性与吕布个人情况高度一致。
其一,日本崇尚武力、崇拜强者,谁最强崇拜谁,谁弱就鄙视谁,不管这个强者有无道德。比如,古代日本崇拜中国,近代崇拜英国,二战后崇拜美国。由于日本喜欢三国,所以作为三国第一强者的吕布自然就被日本人喜欢。
其二,日本没有什么忠义观,可以为了名利而更换“主人”。比如,日本原是中国附庸,不恰当的说是“家奴”,但当中国弱了之后,日本先后更换为英国、美国,恰好也是“三姓家奴”。因此,日本不觉得吕布“三姓家奴”有什么不对。当然,未来强者变化之后,日本估计还是会更换“主人”。
其三,日本没有什么道德观,为了名利可以不择手段。比如,中国历史上对日本可谓恩重如山,但中国衰弱后,日本如何对待中国的呢?因此,日本不会认为吕布背叛、乃至凶残弑杀原先主人有何不对,反而会认同吕布。这里还有一个问题,当美国衰弱后,日本会不会再弑主?
总之,对比日本与吕布,两者在很多地方可谓高度一致,所谓臭味相投,日本推崇吕布也就很正常了。
最后,关于日本性格,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可谓一语道破:“知小礼而无大义,拘小节而无大德(动辄鞠躬看似礼貌,但二战中却无比残忍),重末节而轻廉耻,畏威而不怀德,强必盗寇,弱必卑伏。”说到底,就是日本无德,只是像野兽一样崇拜强者,所以才会推崇强而无德的吕布。
当然,司马光对日本的评价,其实也大致适用于西方国家,比如西方国家也没有“是非道德观”,大肆殖民扩张与屠杀原住民等,本质上还是“强者可以为所欲为、肆意屠杀弱者”的“缺德”思想。因此,日本托亚入欧,而西方又接纳日本,可以说是两者臭味相投、狼狈为友。
盈亚配资-盈亚配资官网-正规的股票场外配资平台-场外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