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一条路走过一次后,还走了二次三次,说明这条路确实有特点。
今天这条路我算走了三次半——其中一个半次是走了一半穿越另外一条路上了。
起点是蓝田小寨镇,就在焦岱镇的旁边。焦岱镇的名气太大了,小寨镇就那么几家卖吃食的,默默无闻。
不过小寨镇山区多景色好,这些年我去过小寨镇不少地方地方,很多地方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从小寨镇直接往十回场方向走,旁边的百神洞这次就忽略不去了,今天的路长。
其实路边标识十回场的地方是原来的百神洞村,村子合并后村委会搬到这里。早在唐时,村子后面有10个洞窟,是殷开山开凿的,洞内过去供奉100尊神像,名为“百神洞”。
村子东头是黄土岭涵洞,这个字我第一次看到是“涌”后来有人说是“涵”。反正很奇怪。
我还查了一下,涵洞主要用于穿越水体,没有涌洞这个词。洞子上面落款是1959年。
蓝田小寨的引岱工程始于1958年,据说河南林县红旗渠引水工程就是学习的这里。
黄土岭涵洞过的是蓝田红旗渠(引岱工程)输水配套总干渠、南北支渠。引岱干渠自水库放水洞出口至黄土岭前,3.24公里长,设计流量2.5立方米每秒,加大流量3.4立方米每秒。
沿着右行小路上去可以到涵洞的上面黄土岭分水闸房,旁边现在正在建设新的引水工程。这条路走到尽头是岱峪水库东边的曹家山,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子。
李家河引水工程是西安市人居饮水大工程,据说可以供给西安东郊乃至阎良区。
黄土岭也是岱峪河和辋川河的分水岭,从这里下去就到了真正的十回场村,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。
从黄土岭上望见的桐花寺里曾经住着妖僧奸淫掳掠做尽坏事,朝廷派兵连打九场败仗,到第十场,才战胜妖僧,村子就得名“十回场村”了。
这个村头左边下行是到辋川欹湖,右边上行进村往鸽鹁岔方向走,是到辋川渗金庙。两条路我都走过,这次我们重新走个渗金庙。
过了鸽鹁岔村后路比较窄,隔一段有会车地方,一路上坡两三公里后就到了岭上面,这个岭叫做“邓儿岭”。
不过村子里没有姓邓的了,据说这里原来有个大户“邓千岁”的。
岭上有个小庙,庙前有块石碑,上面有“复修盘龙山功德碑”,最早这里是土路,现在修成了简易公路,一般汽车都是可以通行的。
这条路其实也是古兴安岭“小金路”的一段,从小寨镇翻过黄土岭和邓儿岭到辋川的渗金庙,总长大约10公里。
邓儿岭上面景色一般,人家却不少,还有自来水。
一路下行一公里多下到沟底右拐,就到了渗金庙村委会。
渗金庙在这一带很有名气,以前是一个交通咽喉,可以到小寨镇,可以到辋川镇,上去可以到玉川二仙桥红门寺乃至柞水。
如果从路程上算,这条路要比现在的蓝葛路通向柞水一带近多了,但是蓝葛路大路通了后,这条路就隐秘少有人知了。
说这里以前有庙有金子,不过金子都“渗”到地下去了,老庙也被拆了。
老庙没有了,新庙还有,村民广场一角不起眼的地方有个“禅华寺”,太新了。
从渗金庙沿着河道往上,过了石板坡就到了马池。下马池上马池,据说是刘邦带领大军从这里过,他骑的马饮过这里的水。
这刘邦一天闲的慌,跑到这里干啥?
虽然这里是兴安古道一部分,也是一条捷径,但是历史书上也没有他到这里的记载。
我第一次骑行这里,从这里上到芋坪到印沟二仙桥,看到这里的水好,去年来这里的时候这里修路修河道,就返回了。
这次倒是行驶到水泥路的尽头,河道破碎,水还是不行,上面还在施工高压塔,就返回了。
不过石板坡和马池这一段有个小上坡,路边的水不错,我们下到河道煮茶,还是惬意的。
刘邦在这里饮马,我们在这里“饮人”。
一般有大块石头的地方,水质都不错,细看,水中还有细细的小鱼。
旁边有户人家,住着一对老年夫妇,过去聊天,他们儿女都不在这里,老两口过的很自在。
勤快人在房子周围种着庄稼蔬菜,还有几架五味子,结的很繁密。
喝足茶一路返回渗金庙。
以前我总想看看这里种植的“林下黄精”,却一直没有机会,说是到了秋冬才采挖。
这次顺着河道一路往蓝葛路行驶,过了几户人家就到大桥。
桥上有字“褚家河”,刚才过的就是褚家河村,已经合并到渗金庙了。从这里到渗金庙到马池,一直都是褚家河的河道。
桥下有人在河道悠闲的泛着手机,旁边几个人在水里抓着鱼虾。
就是玩手机,在秦岭山中玩手机也比在家里吹空调玩手机舒服。
没有了第一次行走这条路的激动,但是对这条路理解的更深了。
秦岭中,不知道还有多少条这样的小路,等待着我们去探访。
云水终南:信步荒野,访路探幽,乡俗俚语,负暄问道。走向山林乡野,探索身边美景,感受民情风俗。欢迎关注,欢迎转发。
盈亚配资-盈亚配资官网-正规的股票场外配资平台-场外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